• 首页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关于华信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经营范围 组织架构 公司荣誉 企业文化 发展目标
  • 新闻动态
    华信动态 行业新闻 财经新闻
  • 业务介绍
    主要业务 信托法规 服务热线
  • 理财产品
    存续中产品 已结束产品
  • 信息披露
    公司公告 成立公告 分配公告 兑付公告 净值公告
  • 客户专区
    购买须知 如何转让 信托利益分配 挂失服务 融资申请
  • 诚聘英才
    校园招聘 社会招聘 其他招聘
  • 华信动态
  • 行业新闻
  • 财经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华信 >> 财经新闻

减轻抚养子女负担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出台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政府网3月28日消息,国务院决定,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自2022年1月1日起,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前,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财政部税政司、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表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作为优化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措施之一,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群众生育养育的鼓励和照顾,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抚养子女负担。该项政策实施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由六项变为七项,基本上考虑了纳税人不同阶段的负担情况。


  符合条件纳税人今年即可享受


  3月28日《国务院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发布,标志着这项政策落地。


  对于这项新的减税“红利”,市场有一定预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3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政策正式发布,揭晓了扣除主体、扣除范围、扣除标准、扣除方式及实施时间等细节。上述两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政策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前按照每名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具体扣除方式上,可选择由夫妻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选择由夫妻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监护人不是父母的,也可以按上述政策规定扣除。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此项政策实施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由六项变为七项。“这七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基本上考虑了纳税人不同阶段的负担情况。”上述两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实施后,对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名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定额扣除。此外,按照现行专项附加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子女年满3岁处于学前教育阶段或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的,均可以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继续教育、租房或买房的,可以享受继续教育、住房租金或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自己或配偶、子女患大病的,也可以申报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赡养60岁以上父母的,还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趋缓,老龄化有所加快。专家指出,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必要的,这是我国有效落实优化生育政策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扩大减税降费红利,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释放生育能力、带动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通过财税安排加快探索实施‘生育成本社会化’,是优化生育政策加快落实的重要方面。”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说。


  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作为优化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措施之一,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群众生育养育的鼓励和照顾,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抚养子女负担。该项政策实施后,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都将从中受益。


  专家表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将与现行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形成良好衔接,共同发挥作用,构成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财政支持政策。


  • 首页
  • |
  • 关于华信
  • |
  • 新闻动态
  • |
  • 业务介绍
  • |
  • 理财产品
  • |
  • 信息披露
  • |
  • 客户专区
  • |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 中国信托业协会
  • 大通证券
  • 版权所有华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辽ICP备11008298号-1   技术支持:艾迪互动   本站支持IPV6访问